《盂兰盆经》中所载佛弟子目犍连报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于是便有了'盂兰盆节'的流传。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在各地寺院所举行的法会,简称为"盂兰盆会"。 【缘起】
佛在世时,其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目犍连尊者,他是佛陀十大弟子中,以神通第一而见称。一天他想起自己已经往生的母亲,不知现在何处?于是目犍连尊者就入定中观察,见到母亲堕在饿鬼道中,受尽饥渴之苦,目不忍睹,尊者悲痛万分,不忍母亲饥渴的痛苦,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其母见了白饭急不及待,非常高兴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捧到面前,当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烧焦的炭一样,不能食用!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非常悲痛,不忍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而自己又无法救得母亲,使她脱离苦境!于是想起恳求佛陀代为设法,济拔其苦缚。因此他就立即来到佛前,诉说自己母亲在饿鬼道中所受的苦况,并说出己运用神通之力盛饭给母,而母亲不得受食之情形,还至诚恳切地哀求佛陀慈悲救拔。
当时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 你不要以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亲!要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一生都是积恶造业,罪根深重。如你欲想救拔母亲,只仗凭你个人神通之力,非依仗大福德因缘之力量,碓实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
佛教导目犍连:"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
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随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恭敬虔诚地奉佛献僧,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而讲了一部《盂兰盆经》。由此可知,七月十五日,能设斋供佛及僧,其功德真能超荐七世父母之罪业。 佛陀为什么这样重视七月十五日,并说出这天供佛及僧有这么大的力量,能救拔超脱七世父母之苦报?
盂兰盆会之所以会如此流行,深得民心,实乃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很快就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不过在佛教的戒律中,禁止佛教徒杀生,所以佛门举行的盂兰盆会多采用素食,供佛斋僧,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普度众生,广施甘露。
|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陕西佛教网”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陕西佛教网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陕西佛教网”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陕西佛教网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
|||
|
|||
|
|||
|
|||
办公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28号嘉翔大厦16层 邮编:710065
Copyright 1999 - 2011 陕西佛教网
All Rights Reservde Shanxi Buddhism Net
陕ICP备110095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