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简介
发布时间:2021-02-03 16:40 | 来源:
|
阅读量:
陕西省佛教协会简介
一、基本情况
陕西省佛协成立于1962年11月,至今已历经八届。省佛协第八次代表会议是2020年9月召开的,本届班子有会长1人,副会长13人,秘书长空缺,副秘书长14人。副秘书长以上人员中有男性23人、女性5人;40岁及以下2人、41岁至55岁21人、56岁到60岁5人;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9人、大专9人、高中3人、初中2人。驻会人员5人、兼职工作人员2人;其中驻会副会长1人、驻会副秘书长1人。佛协内设办公室、教务部两个机构;全省9个市、杨凌区以及44个县(区)成立了佛教协会。目前,我省登记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寺院和固定处所)660余处,佛教教职人员认定基础数据2548人,完成教职备案的1410人。据统计,全省有佛教信众近41万人。
省佛教协会是全省佛教徒自愿组成的非营利社会组织和教务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团结、联系全省佛教界人士和广大信仰佛教公民的桥梁和纽带。《宗教事务条例》赋予宗教团体的职能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维护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指导宗教教务,制定规章制度并督促落实;从事宗教文化研究,阐释宗教教义教规,开展宗教思想建设;开展宗教教育培训,培养宗教教职人员,认定、管理宗教教职人员等。还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宗教团体章程规定的其他职能。
省佛协自成立后,会址一直在大兴善寺,2012年搬往大慈恩寺。2014年省政府购置办公场地,1月交省佛协改造装修,2015年8月入住办公,建筑面积522平米。
省佛协第八次代表会议以来,新一届理事会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省佛协自身建设,对副秘书长以上成员按照讲经交流与佛学院建设、教务教风与对外交流、祖庭建设与文化宣传、慈善公益与尼众工作、政策法规培训与综合协调等工作内容进行了对口分工。省佛协积极调整内设机构、充实工作人员、制定完善财务等10多项制度;依照章程规定和《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合法守规开展工作。加强驻会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作风建设、树立服务意识、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有序开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
1、重视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省佛教协会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建设,始终把加强政治学习、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作为教育全省佛教四众弟子的重要工作来抓。近年来,在日常坚持时事政策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并指导各地佛教协会和法门寺佛学院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重要会议精神。通过系统和深入的学习,使全省佛教界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与统战、宗教工作部门的工作指导保持一致。
2、坚持佛教中国化方向,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近年来,省佛协按照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的要求,在全省佛教界广泛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佛教活动场所、佛教院校开展“四进”活动,从思想上领悟到坚持佛教中国化的必然性,进一步增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省佛协换届后,组织班子成员和法门寺佛学院部分学僧赴延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延安精神”学习参访活动,参访期间,组织全体参访人员召开学习座谈会,重新温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加深了全省佛教界人士的爱国主义情怀。
2021年,为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积极响应全国性各宗教团体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的共同倡议》,省佛教协会采取多种形式在全省佛教界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开展三月“学习月”、以党史为主的“四史”学习教育;参观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通过网络宣传我省已故高僧大德的懿德善行和爱国事迹;组织班子成员撰写“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专题论文;举办庆祝建党100周年书画展等。根据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印发的《关于在全省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周”活动的指导意见》,省佛教协会积极行动、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扎实在陕西佛教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周”主题活动。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基础。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把主题教育激发的精气神转化为推动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3、加强政策法规学习,法治观念普遍增强。组织我省佛教界认真学习《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宗教事务条例》、《陕西省宗教事务条例》、《宗教团体管理办法》和新实施的《宗教教职人员管理办法》,积极参加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班,组织基层团体、寺院和法门寺佛学院僧众、居士信众代表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月”活动的持续开展和每年的学习培训,宣传宗教政策法规,四众法治观念普遍增强。
4、基层团体、寺院管理制度逐步健全,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全省各市区佛教协会和大部分寺院场所,各项规章制度都基本健全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治安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共住规约等基本完善,并做到制度上墙、深入理解、严格遵守。
5、佛教教育和佛事活动正常开展,教风建设得到加强。省佛协高度重视佛教院校工作,于2019年研究成立法门寺佛学院理事会,制定了《法门寺佛学院理事会章程》和《法门寺理事会议事规则》,指导法门寺佛学院贯彻宗教院校办学方针,落实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五年有近百名学僧以优异成绩毕业,充实了我省佛教僧才队伍。同时十分重视信仰建设和教风建设,成功举办多次传授三坛大戒法会,传戒法会谨遵佛制、严格律仪,为我省乃至全国佛教界输送了众多爱国爱教、弘扬佛陀正法的优秀僧才。深入开展讲经交流活动,培养僧众研读经典、讲经说法的能力,自2011年以来连续举办了八届讲经交流会,为加强道风建设、培养青年弘法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省佛协计划分五年时间,借助法门寺佛学院的影响力,对全省佛教中青年教职人员进行轮训,2021年4月对西安市佛教界43名佛教中青年教职人员进行了为期40天的集中培训,整体提高了僧众素质。
6、积极助力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省佛协积极响应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的重要部署和要求,及时发出倡议,动员全省佛教四众迅速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全省佛教寺院均严格执行“双暂停,一延迟”的疫情防控措施。同时通过微信、电话、宣传栏、墙报等形式向信教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保护四众及群众生命安全,体现了佛教的担当与责任。
7、自利利人,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发扬佛教“慈爱人间,普济众生”的优良传统,自觉把公益慈善活动融入当地扶贫攻坚任务之中,扶危济困、弘法利生。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下村到户、实地调研、爱心募捐、现场慰问等,以多种形势关怀贫困弱势群体,让贫困群众感受到佛教界的温暖与关爱。2021年全省佛教界累计为公益慈善事业捐资350余万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省佛教界积极行动,为疫情防控捐助款物达1000万元。前不久,省佛教界又向宝鸡方面捐赠两台救护车用于疫情防控,体现出佛教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利生情怀。
编辑:刘博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陕西省佛教协会”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陕西省佛教协会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陕西省佛教协会”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陕西省佛教协会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