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省佛教协会
佛学院
主页 > 佛学院 > 佛学院 > 详情 
法门寺佛学院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23-11-13 21:52  |  来源: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景天星
  |  
阅读量:
法门寺佛学院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
文 景天星
 
  近年来,法门寺佛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中国化办学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走中国特色宗教院校办学道路,在新时代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实践中进行了系列探索,取得实效。
 
一、探索公共课教育的新机制
  法门寺佛学院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培养佛教教职人员和佛教方面其他专门人才的汉传佛教高等院校,严格按照中央统战部《宗教院校公共课程体系方案》和《宗教院校公共课教材推荐目录》要求,开设中国历史文化、中国当代社会、中国宗教和引领信教群众能力培养四个模块课程,保证公共课课时不低于总学时的30%,并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标准培养教职人员,引导学生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一)探索公共课教育新机制。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和中国文化与社会等系列课程。为提升公共课教育教学水平,法门寺佛学院召开思政课教育提升工作座谈会,并赴中国人民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入交流,探索公共课教育的新机制。召开思政课教育提升工作座谈会,听取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思想政治理论专家学者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形式的意见建议。为规范宗教院校公共课师资管理,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签署公共课合作教学协议,选配能够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宗教政策的公共课教师,建立稳定公共课教师队伍。还赴鉴真学院、云南佛学院等宗教院校开展调研,学习借鉴公共课教学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二)不断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式。法门寺佛学院把爱国主义教育和重大节日以及开学、毕业等重要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积极培养高素质爱国青年僧才。每逢国家重大节日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旨在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厚植家国情怀、涵养道德品格。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是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每一年的毕业班都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研学参访。组织参访延安、西安、汉中、宝鸡等地的革命圣地,引导全体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继承爱国主义精神。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爱国主义演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知恩报恩。此外,还积极参加每年举办的陕西省宗教院校专职教师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班,以提升专职教师的爱国情怀。
 
二、深入挖掘佛教教义精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成立专业研究机构,推出系列丛书。为深入挖掘佛教教义精华和法门寺佛教文化内涵、深入总结法门寺佛学院在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方面的实践经验,法门寺佛学院整合院内外研究资源,成立佛教文化研究所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研究中心;推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系列丛书”,已出版《关学导引》《法门寺历代诗词新注》《法门寺史话》《法门寺与隋唐文化研究》等著作。特别是《关学导引》阐释关学核心概念,厘清关学历史脉络,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举办座谈会或承办研讨会,积极搭建平台。法门寺佛学院多次举办座谈会或承办研讨会。2023年4月,举行“玄奘大师传译的唯识学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典范”学习座谈会。2023年6月,召开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法门寺佛学院、杭州佛学院协办,法门寺具体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会议探讨的主题涉及敦煌因明、跨语言因明义理的比较、汉藏因明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明中国化进程等。2023年10月,召开东方唯识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暨纪念玄奘大师学术研讨会,旨在推进我国佛教中国化,推动当代中国唯识学术研究。 
 
三、与时俱进,服务社会,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探索社会化教育的新形式。法门寺佛学院以培育教职人员为主,但在教学实践中也注重对骨干居士的培养,还注重在宗教活动场所引导信教群众。在僧才培养方面,除完成公共课和专业课等基本课程外,还普及安全知识,加强安全教育。每年的4月15日举办“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习活动”,经常开展应急安全救护技能学习实践活动,举行消防运动会。还承办了陕西省佛教协会佛教教职人员培训班,设置《宗教政策法规》《爱国主义教程》等课程,充分发挥宗教院校作为培训基地的作用;在骨干居士培养方面,连续承办六届陕西省佛教协会骨干居士培训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现场教学,围绕宗教政策与法律法规、经典选读、佛教礼仪、居士戒律、圣地巡礼等主题展开学习培训,引导学员做知法守法、爱国护教的好居士,做正信正行、和合谦逊的好居士,做积极向上、服务社会的好居士;在宗教活动场所引导信教群众方面,设立“百年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陕西省宗教事务条例》等系列展板,开展相关宣传教育。
 
  (二)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法门寺佛学院近年来发扬佛教慈悲济世精神,主动服务社会。如连续多年开展“盛世九九重阳,修德尊老孝亲”系列活动,开展中秋节慰问扶风县消防救援大队活动等。

 
 
  (三)自觉抵制商业化不良倾向。法门寺佛学院坚持丛林教育与佛学院教育并重,形成“朝诵法华、暮修禅观、冬参夏学、解行并举”的教学实践特色,自觉抵制商业化。依丛林规制,坚持农禅并重,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将出坡作为学修的重要实践之一,每年都会定期组织全院师生出坡劳作,培养师生养成僧格、融入僧团。同时,举行“崇俭戒奢”倡议学习分享座谈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浓厚氛围。此外,还通过举办“法门学子讲高僧”主题演讲,讲好道安、鸠摩罗什、玄奘、巨赞、朗照等中国佛教高僧爱国故事,营造讲高僧、学高僧、做高僧的学习氛围,以高僧精神引领道风,涵养僧格。

法门寺佛学院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实践探索(图1)
 
2023年10月13日,法门寺佛学院在陕西省旬邑县马栏革命旧址举行秋季“开学第一课”爱国主义实践教学活动
 
  (作者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系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百余年来长安佛教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23C001,原文载于中国宗教2023年第10期)
 
编辑:刘博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陕西省佛教协会”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陕西省佛教协会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陕西省佛教协会”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陕西省佛教协会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