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省佛教协会
教界资讯
主页 > 资讯 > 教界资讯 > 详情 
崇俭戒奢 知足常乐——本悟法师谈崇俭戒奢
发布时间:2022-08-04 14:55  |  来源:咸阳市佛协
  |  
阅读量:

崇俭戒奢 知足常乐

陕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福圣寺住持——本悟法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支持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宗教修为。落实全面从严治教,加强自身建设,锻造清净教风,是宗教健康传承的根本保证,是推进新时代宗教中国化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各级爱国宗教团体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2年6月以来,全国宗教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共同发出崇俭戒奢的倡议:“倡导传统美德,反对不良风气,倡导环保实用,反对贪大求奢,倡导修身养德,反对奢靡之风,倡导简约适度,反对铺张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崇俭戒奢,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在佛教历史上,勤俭节约作为优良传统和戒律要求被历代祖师所传承和重视。从古至今,一代代佛弟子践行着崇俭戒奢的理念,将它融入到弘法利生及日常生活修行当中。佛教的戒律也要求佛教徒要少欲知足,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很多高僧大德都是崇俭戒奢的典范。
 
  如近代律宗大德弘一法师就是僧众惜福的楷模。弘一法师一生以律束身,以戒守心,不收利养,不蓄徒众。他常年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补丁二百多处。国学大师马一浮赞叹他:“苦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
 
  我们咸阳地区的几位老前辈如:道清法师、正文法师、通愿法师、还有我们福圣寺原住持续觉恩师等,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跟随恩师三十多年,从未见她老人家随便为自己花过1分钱。她老人家道心坚固,生活俭朴,衣食住行非常简单,一生兢兢业业为佛教奉献,兴建道场,培养僧才。老人家生前恢复重建了大圆寺和福圣寺二处道场。恩师总是默默无闻,以身示范,教导后学要严持戒律,老实念佛,本分做人,奉献佛教,回报社会。
 
  其实在我们的生命里,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但我们的贪心总是想得到更多。《佛说八大人觉经》第二就是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这些爱国爱教,惜福知足的中国佛教僧伽楷模深深的感动着我们,并且警醒我们,少欲才能知足,知足才能常乐!
 
  有人说,现在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还需要勤俭节约吗?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有提升,但勤俭之风仍不过时。其实崇俭戒奢,就是让我们珍惜福报;崇俭戒奢,就是让我们少欲知足;崇俭戒奢,就是对治我们不合理欲望而带来的烦恼。作为当今时代的佛弟子们,更应学习古圣先贤的德风,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养成勤俭节约,淡泊名利的风气,让崇俭戒奢、少欲知足成为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习惯和修养。以实际行动引领信教群众养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无论在家出家,都应当厉行节俭,惜福培德。佛教教职人员更要率先垂范,弘扬清净朴素、节俭惜福的良好传统,引导信教群众倡行勤俭朴素之风,正信正行,推动中国佛教事业健康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刘博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陕西省佛教协会”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陕西省佛教协会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陕西省佛教协会”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陕西省佛教协会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