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咸亨至仪凤中的长安宫廷写经---赵和平敦煌藏经洞所出文献中,汉文佛经总数在90%以上,迄今为止,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工作在国际敦煌学界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藏经洞所出汉文佛经中,有五十余件咸亨二年(671)至仪凤二年(6...2011-09-03
-
印度佛性思想特质简论---周贵华印度佛性思想最先在大乘早期佛性如来藏思想中通过涅槃、心性本净、一乘、佛性、如来藏说得到明确阐示,后又在瑜伽行派思想中通过三性说与唯识说得到深化。虽然其思想在特征与脉络上比较清晰,但...2011-09-02
-
秦晋佛教净土宗文化交流——周祝英陕西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地处中国内陆腹地,北靠内蒙,南接川渝卾,西依甘宁,东临晋豫,是通往大西北的门户。早在110万年前, “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座落在陕北...2011-09-02
-
论佛教影响中国古代法制的几个问题---周东平 文浩引言 儒、释、道三家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就古代法制而言,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深刻。尽管如此,却不意味着佛教对其不存在重要的影响。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积极融入中国的文化...2011-09-02
-
南北朝后期长安佛教思想的内容与特点---袁志伟在中国佛教史上,长安是中国最重要的佛教中心之一。仅就魏晋南北朝时期而言,前后秦及西魏北周统治者建都长安时都曾大力弘扬佛教,将长安建设成当时北方的佛教中心。至隋唐时代长安成为全国乃至...2011-09-02
-
唐代长安佛道关系论略——张泽洪唐代是佛教、道教的兴盛发展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全国佛教、道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道教的兴盛发展,反映出佛教、道教从山林走向城市,开始干预政治并影响社会上层,以...2011-09-02
-
略述两晋时期般若学在长安地区的流传---源正略述两晋时期般若学在长安地区的流传——以竺法护、道安、罗什为中心的叙述 般若典籍在中土的翻译,草创于后汉桓帝时来华的支娄迦谶,经由支亮的传续,到了三国时的支谦而渐受重视。这主要源于...2011-09-02
-
唯识“所缘缘”涵义的启示---徐湘霖唯识学在佛教中是有体系、有组织的学问,其“因缘生法”是佛法的根本理论,依据此理论,佛法如实地揭示出宇宙人生运动的自然规律——万有因果律和万有无我律。所谓因缘和合,若从“因”上讲,可...2011-09-02
-
长安佛教与文化旅游——张家成长安佛教与文化旅游——佛教文化旅游视野下的长安佛教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热”的兴起,文化旅游特别是佛教文化旅游日益为旅游者所青睐。传统的佛教名胜如少林寺、灵隐寺等早已是游人如织、人...2011-09-02
-
宗密“心学”的核心及其意义---臧宏一、研究长安佛教不能忘记宗密 研究长安佛教(即今天西安地区历史上的佛教),宗密(789—841)这个人物是不可忘记的。这是因为:第一,他曾亲赴长安拜谒华严四祖澄观,并侍奉左右数年之...2011-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