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省佛教协会
访谈
主页 > 人物 > 访谈 > 详情 
王尧:唐密、东密、藏密的殊胜因缘
发布时间:2011-12-01 16:08  |  来源:
  |  
阅读量:
 
 
唐密、东密、藏密的殊胜因缘
 

王尧:唐密、东密、藏密的殊胜因缘(图1)
——专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藏学家王尧教授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倡议设立的,其馆员由国务院总理亲自聘任,受聘者都是耆年硕学之士、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王尧就是其中之一。昨天下午,已逾八十高龄的著名的藏学家王尧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访谈从一个咒语开始。

       电视剧《济公》里,每当施法术的时候济公都会念一个咒语:嗡嘛呢叭咪哞。那时候就觉得非常神奇,没事也念着玩。
见了王尧先生,我又想起了这个咒语,他说,这实际上是藏传佛教最流行的咒语:六字真言。王先生还用藏语给记者念了好几遍。

       六字真言藏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一天要念好多遍。你看那转经筒的、拿着手串边走边念的,都是在念这个咒语。
咒语是什么?它实际上是一种提示,是在用一种特殊的秘密信息传达心中的愿望。可以说,它是传递信息给菩萨的密码。

       念咒语是密宗修持的重要手段,你心里崇拜哪个佛陀菩萨,自己用手做一个姿势,也就是手印,心里也想着它,这就是密宗主张的身口意三密相应修持。

       谈到密宗,确实很神秘,武侠小说中,凡出身密宗一般都身怀绝世武功。其实密宗之所以神秘也有其相应的缘由。

       密宗在中国主要是在唐代兴盛弘传的,故有“唐密”一说。日本空海法师入唐将密宗带入日本,我们称之为“东密”。“东密”实际上是“唐密”的弘传,是移植过去的。除“唐密”、“东密”外,还有我们熟知的“藏密”。“藏密”实际上也是“唐密”的继续,延续了“唐密”的生命。

       中国宋代时,“唐密”因某些原因而失传,造成很多谜团至今无解。这次“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就是要探讨密宗特别是唐密文化上的一些谜团和重大问题。

       王尧认为,“唐密”、“东密”和“藏密”其实密不可分,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王尧用了两个小故事来说明它们之间那种无比殊胜的因缘。

       一个关于画,一个关于书。 

       空海入唐求法时,得到了两部绘有曼荼罗法的唐画,并将其带到了日本。

       20多年前,王尧在西藏的“扎什仑布寺”里看到一件重要文物,就是空海带入日本的两幅曼荼罗画之一。画装在红木盒子里,是一个叫“伯原学而”的日本人收藏的。伯原学而记述了此画由空海法师从中国请来,后在清水寺流失民间,其中一幅被美国人买走了。至于这幅画怎么流传到了西藏,现在还是个谜。

       从西藏回京后,王尧立即给赵朴初先生做了汇报。当听到是一幅唐画时,先生非常惊讶,能见到唐画的原作,太不可思议了!激动不已的赵朴初很快告之十世班禅大师,问能否瞻仰。大师盛情隆意,亲自将此画回赠北京,由中国佛协供养。

       一幅1000多年前的唐画,从唐代中国的首都长安被日本高僧请入日本,后又流传至中国西藏,现在又回到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千年转了一个圈。

       书,讲的是《解深密经》,唯识宗的一部相当重要的经典。

       当年玄奘法师千辛万苦到印度取经,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取《解深密经》。玄奘回到大唐后,名震一时。听他讲经的人很多。讲这部经时,在坐听讲的人有当时新罗的王子园测。

       讲经完后,园测将记录稿给玄奘看,玄奘大吃一惊,说你记录的非常好,而且做了很好的梳理,完全可以当你的著作了,就叫《解深密经疏》吧。疏就是进一步解释的意思。

       《解深密经疏》就这样作为园测的著作开始流传,当时没有印刷术,三秦大地纷纷传抄。后来还沿着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敦煌。有个吐蕃的法师看到后,把这部《解深密经疏》的汉文本全部翻译成了藏文本。

        随着时间流逝,历史更迭,人们只听说有《解深密经疏》,却不见这本书了。

       清末民初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先生非常了不起,当年他作为驻日使馆随员到了日本,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在日本的内阁大库发现了《解深密经疏》的汉文本,赶忙抄下来带回国内。可大家和文献一对,又发现少了两品。

       当时在德国读书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意外地在德国珍藏的藏文《大藏经》目录中,发现了这本书。陈寅恪先生不搞藏文研究,他立即给国内写了报告。后在赵朴初先生关心支持下,精通藏语的观空法师花了两年时间,完成了缺失两品的藏译汉任务。

       一个印度法师写的书,一个中国高僧取回中国并讲授,一个韩国留学生将其记录下来广为流传,敦煌一个吐蕃法师将其翻译成藏文,日本和尚将汉文版带到日本,在国内汉本失传后,居然由杨守敬先生从日本抄回,但又缺少两品,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德国意外发现藏文版,在赵朴初先生关心下,观空法师将缺少的两品译成汉文,终于成就了盛事。

        王尧先生对此很感慨,他用“千江映月”来形容这一重大的文化活动,说这既是佛教的盛事,也是藏汉团结的盛事,千条江河,月亮只有一个。

       一幅画、一部书流传这么长时间,跨越这么多地域,这中间有多少高僧大德和专家学者参与其中,这是一种强大的信仰、信念支持他们走完了这个道路。

       佛教在中国传播两千多年来,其中经历了几次大的灾难,有时甚至濒临灭亡,但最后都复兴了,这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一种信仰在支撑。

       佛教始终劝人向善,虽是外来宗教,但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而且汉化的佛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商报        
2011年11月24日   
 
 

                               
编辑:刘博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陕西省佛教协会”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陕西省佛教协会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陕西省佛教协会”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陕西省佛教协会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扫二微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