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省佛教协会
要闻
主页 > 资讯 > 要闻 > 详情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纪录片《赵朴初》放映暨中日佛教友好座谈会
发布时间:2023-06-06 20:16  |  来源:省佛协
  |  
阅读量:
尊敬的薛剑总领事,尊敬的中日佛教诸山长老、诸位高僧大德,各位同仁,各界来宾:
 
  雨带新泉响,绿摇和风清。在这青山满目、梅雨润田的大好时节,中国驻大阪府总领事馆隆重举办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纪念活动,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新朋旧友,齐聚一堂。我们共同观看了《赵朴初》纪录片,缅怀赵朴初居士在弘扬人间佛教思想、推进佛教中国化以及他在诗文、书法、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卓越成就,追忆他为中日友好交流建立的不朽功业,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请允许我向莅临此次纪念活动的诸位友人,向与"赵朴老"志同道合的诸位贤达致以美好的祝愿!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纪录片《赵朴初》放映暨中日佛教友好座谈会(图1)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先生致辞
 
  我来自于中国陕西,目前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兼任西安青龙寺住持及大兴善寺方丈。在我居住的青龙寺,每逢春分时节,樱花满园盛开,记录着春天带来的希望,撩动着如织游人的心弦。这一千余株樱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空海纪念碑"和"惠果空海纪念堂"落成时由日本友人馈赠。如今四十多年过去,青龙寺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赏樱地之一。一千余株樱花每年在这里如期开放,叙说着一千多年前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大事因缘。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纪录片《赵朴初》放映暨中日佛教友好座谈会(图2)
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西安青龙寺住持宽旭法师
 
  所谓"睹物思人",每当我看到寺内的樱花,都会想起三个人,他们都是在青龙寺付出心血、留下足迹的人物;都是在中日友好关系史上给两国人民留下刻骨铭心印象的人物。一位是唐代的鉴真和尚,一位是平安时代的空海大师,还有一位便是现代的赵朴初居士。
 
  一千三百年前,鉴真和尚曾在这里追随大亮律师学习"四分律相部宗"教义,并将其传至东瀛。百年后,弘法大师空海来到此处,恩师惠果和尚为他传授了"金胎两部大法阿阇梨位",并嘱咐他"早归乡国,以奉国家;流布天下,增苍生福"。空海亦不辱师命,用毕生的精勤将大唐密宗文化移植到日本。时光飞逝,再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青龙寺在日本真言宗各派总大本山会及各界友人捐资倡导下,在中国佛教协会及西安市相关政府单位协作下恢复重建,使得彪炳史册的密宗祖庭得以重光。其举壮观,历时多年,赵朴老则肩负着中日友好的桥梁,牵动着两国关系的黄金纽带,他为此前后奔走、上下协调,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和艰辛,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如今,很多人都还清楚地记着,赵朴老在青龙寺"惠果空海纪念堂"落成典礼上,双手颤抖,眼含热泪,他激动地说:"一千多年前,弘法大师为缔结两国人民友好、沟通两国文化的行愿,一定能够发扬广大。两国友好合作的关系,一定能够出现一个空前的、崭新的局面。"如今,由空海大师撰文、赵朴老亲书的《惠果和尚碑》安奉在纪念堂前,与樱花树相映成趣,共同见证着两国友好和平的新华章。
 
  青龙寺建成后,赵朴老又心系宗教政策的落实,他拄起拐杖,拖着病体孱躯,继续奔走呼吁。终于,在他的协调下,西安市政府于1997年将青龙寺西院移交佛教界管理,从此僧人正式入住,恢复了宗教活动。事实上,不仅仅是青龙寺,赵朴老的足迹可谓遍布陕西各个祖庭、各大道场,他与陕西的因缘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经缔结。
 
  赵朴老他精研佛教教义,精通各国佛教史,对各宗派的教理学说如数家珍。他心里面清楚,陕西拥有着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若能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定能促进中国乃至全世界佛教事业的发展。为此,在他晚年时,还倾向于将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陕西。
 
  1979年5月28日,赵朴老陪同以稻冈觉顺、赤津益造为首的"日本净土宗友好访华团"一行参拜香积寺,就维修善导大师塔和香积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翌年5月14日,中日佛教界在香积寺共同举行了善导大师圆寂1300周年纪念法会,赵朴初与时任"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会长的武田周彦共同为新落成的大雄宝殿剪彩。
 
  1981年7月,日莲宗代表团受赵朴初邀请,前来商谈在草堂寺供奉鸠摩罗什像及整修大雄宝殿事宜。翌年4月,以金子日威、松井大周、小林行雄三人为团长的"日莲宗友好访华团"一行与赵朴初为首的中国佛教界代表在草堂寺一起举办了鸠摩罗什像安奉开光法会。
 
  除净土宗香积寺、三论宗草堂寺以外,赵朴老还关注唯识宗祖庭兴教寺的建设。1982年开始,在赵朴老的倡导下,兴教寺进行了大范围的修葺和扩建。至1994年四月,日本法相宗大本山药师寺捐资修建的卧佛殿开光,赵朴老写下了"中日永远友好"的一副书法作品。
 
  1987年农历四月初八日,法门寺地宫出土了佛指舍利和大量佛教文物。赵朴老先是写下了《佛指舍利出土赞歌》,随后在新闻发布会上高度评价出土文物是国之重宝。之后又多次促成了佛指舍利出国出境,供广大佛教徒瞻礼迎奉的事宜。
 
  刚才,我着重介绍了赵朴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陕西佛教发展及外事交流方面所做出的几点贡献,事实上,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赵朴老俨然是一位善用智慧方便的维摩诘,他时刻恪守着佛教徒的信念,以慈悲的心态、豁达的心胸,把佛教、艺术作为津梁,为国家、为众生、为佛教、为朋友,真诚地、无我地奉献了一生。他有着高屋建瓴的视野,认为中日佛教友好关系是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是维系中日友好的一条"黄金纽带",对于发展两国和平友好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们应该共同继承赵朴老的遗志,维护好这条"黄金纽带",在"中日两国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下,共同反对新冷战状况,保护好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1978年4月,应日本"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话会"邀请,时年七十二岁的赵朴初曾率领"中国佛教协会访日友好代表团"前来日本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友好访问。4月21日,在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举行的答谢宴会上,赵朴老曾致欢迎和感谢词,并宣读了写给清水寺贯主大西良庆长老的惜别诗句。今天,中日佛教友好代表人士又在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举办的纪念活动上相聚,在我的发言将要结束之际,请允许我借此机会为大家再次朗读这段诗文,以作为对赵朴初居士的追思纪念,作为对中日佛教未来友好合作的衷心祝愿。
 

春雨如烟惜别情,两邦兄弟此心声。

与公珍重他年约,一笑樱花满洛城。

 
编辑:刘博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陕西省佛教协会”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陕西省佛教协会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陕西省佛教协会”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陕西省佛教协会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扫二微码